韩国SK聚酯ES500阻燃配方设计
近日,有客户咨询韩国SK聚酯ES500的阻燃配方设计(UL94 V0级),现在我们分析下。
一、配方设计思路
1、基材特性适配
SK聚酯ES500:热塑性聚酯,加工温度通常在220-260℃,需确保阻燃剂耐温性匹配。
关键要求:兼顾阻燃性(V0)、力学性能(拉伸/冲击强度)及加工流动性。
2、阻燃剂协同体系
超细氢氧化铝(ATH):主阻燃剂,吸热脱水,添加量需平衡阻燃与力学性能。
次磷酸铝:协效成炭剂,与ATH形成磷-铝协效,提升残炭质量。
硼酸锌:炭层增强剂,抑制烟雾,与ATH协同形成致密屏障。
MCA:气相阻燃,稀释氧气,抑制熔滴。
二、推荐配方(重量百分比)
复合材料组分配比及处理要点表
组分 | 比例 | 处理要点 |
SK聚酯ES500 | 45-50% | 基体树脂,选择高流动性牌号补偿填充粘度 |
超细氢氧化铝(ATH) | 25-30% | 硅烷偶联剂(KH-550)表面改性,粒径D50<3μm |
次磷酸铝 | 10-12% | 耐温>300℃,与ATH预混合后分阶段加入 |
硼酸锌 | 6-8% | 与MCA同步添加,避免高温剪切破坏结构 |
MCA | 4-5% | 控制加工温度<250℃,后期低速分散 |
分散剂 | 2-3% | 选用聚酯相容性分散剂(如BYK-161)+ 聚乙烯蜡复合体系 |
偶联剂(KH-550) | 1% | 预处理ATH和次磷酸铝,乙醇溶液浸渍后烘干 |
抗滴落剂 | 0.5-1% | 聚四氟乙烯(PTFE)微粉,抑制熔滴引燃 |
加工助剂 | 0.5% | 硬脂酸锌(润滑防粘) |
三、关键工艺控制
1、分散优化
预处理:ATH和次磷酸铝用1% KH-550乙醇溶液浸泡2小时,80℃烘干。
混合顺序:
- 基体树脂 + 分散剂 + 偶联剂 → 低速混合(500 rpm,5 min)
- 加入改性ATH/次磷酸铝 → 高速剪切(2500 rpm,20 min)
- 加入硼酸锌/MCA/PTFE → 低速混合(800 rpm,10 min)
设备:双螺杆挤出机(温度分段控制:进料段200℃,熔融段230℃,机头220℃)。
2、加工温度控制
确保熔体温度<250℃,避免MCA分解(MCA分解温度250-300℃)。
挤出后水冷切粒,防止阻燃剂迁移。
四、阻燃协同机制
1、ATH+次磷酸铝
ATH吸热释放水蒸气,稀释可燃气体;次磷酸铝催化生成致密炭层(AlPO₄),阻断热量传递。
2、 硼酸锌+MCA
硼酸锌形成玻璃态屏障覆盖炭层裂缝;MCA分解释放NH₃,稀释氧气并抑制自由基链反应。
3、PTFE抑滴
PTFE微粉形成纤维网络,减少熔滴引燃风险。
五、性能调校与问题解决
常见问题解决方案表
常见问题 | 解决方案 |
阻燃不达标(V1/V2) | 增加次磷酸铝至12% + MCA至5%,或添加2%包覆红磷(与次磷酸铝协同)。 |
力学性能下降 | 减少ATH至25%,添加5%玻璃纤维(增强)或3%马来酸酐接枝POE(增韧)。 |
加工流动性差 | 提高分散剂至3%,或添加0.5%低分子量聚乙烯蜡(润滑)。 |
表面析出 | 优化偶联剂用量,改用钛酸酯偶联剂(NDZ-201)提升界面结合。 |
六、验证指标
1、UL94 V0测试:1.6mm和3.2mm样条,两次点燃后总燃烧时间<50秒,无滴落引燃。
2、 LOI:目标≥30%(实测需≥28%)。
3、力学性能:拉伸强度>40 MPa,冲击强度>5 kJ/m²(ASTM标准)。
4、热稳定性(TGA):800℃残炭率>20%,分解起始温度>300℃。
七、参考配方示例
SK聚酯ES500配方表
成分名称 | 百分比含量 |
SK聚酯ES500 | 48% |
超细氢氧化铝(改性) | 28% |
次磷酸铝 | 11% |
硼酸锌 | 7% |
MCA | 4% |
BYK-161分散剂 | 2.5% |
KH-550偶联剂 | 1% |
PTFE抑滴剂 | 0.8% |
硬脂酸锌 | 0.5% |
通过该配方及工艺设计,可有效实现SK聚酯ES500的V0级阻燃,同时兼顾加工性与力学性能。建议先进行小试验证分散效果,再根据实测数据微调比例(如次磷酸铝与MCA的平衡)。若需进一步提升阻燃效率,可引入2%氮化硼纳米片(BNNS)作为导热-阻燃双功能填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