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P无卤阻燃V0级配方设计
有客户咨询PP无卤阻燃剂的V0级配方,现提供一个PP无卤V0级配方设计思路和示例:
一、核心阻燃机制考虑:
1、气相阻燃: MCA(三聚氰胺尿酸盐)受热分解吸热,释放不可燃气体(NH₃, CO₂),稀释氧气和可燃气体。次磷酸铝分解产生的磷氧化物也能在气相发挥自由基捕获作用。
2、 凝聚相阻燃/成炭: 次磷酸铝是核心,它在凝聚相促进PP脱水成炭,形成隔热隔氧的保护层。硼酸锌能促进成炭、提高炭层质量(增强、抗氧化),并在高温下形成玻璃态覆盖层。氢氧化铝(或更优的氢氧化镁)大量吸热分解,释放水蒸气(稀释、冷却),其残渣也有助于成炭。
3、 抗滴落: 这是达到V0的关键! PP燃烧时极易熔融滴落,滴落的熔体带走火源并引燃下方棉絮是导致V2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。必须添加高效抗滴落剂(通常为PTFE类)。
4、协同增效: 次磷酸铝与含氮阻燃剂(MCA)、金属氢氧化物(氢氧化铝/镁)、硼酸锌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效应,能提高阻燃效率,降低总添加量。
二、配方设计原则:
1、主阻燃剂选择: 次磷酸铝 是核心,提供高效的磷系阻燃和成炭作用。建议用量在12-18phr(每百份树脂)。
2、协效剂选择:
MCA: 提供气相阻燃和氮源,与次磷酸铝有良好协同。用量通常在6-12phr。
硼酸锌: 显著提高成炭质量和阻燃性,抑烟效果好。用量相对较低,3-8phr即可。
氢氧化铝: 需要高添加量(>40phr)才有效,但这会严重损害PP的力学性能(尤其是冲击强度和流动性)。不推荐作为主协效剂在PP中大量使用。
3、推荐添加的协效剂:
氢氧化镁: 强烈推荐添加!它与次磷酸铝的协同效果通常优于氢氧化铝,且分解温度更高(~340℃),更适合PP的加工温度(160-220℃)。它能有效吸热、稀释气体。用量可在15-30phr(需与主阻燃剂平衡)。
4、关键助剂 - 抗滴落剂: 必须添加! 聚四氟乙烯粉末是最常用、最有效的选择(如3M的Dyneon™ PA 5932, 大金的MP系列等)。用量通常在0.1-0.5phr。它能有效增加熔体粘度,促进熔体在燃烧时“架桥”而不滴落。
5、加工助剂/相容剂: 高填充量下,建议添加少量(1-3phr)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以提高阻燃剂与PP基体的相容性,改善分散性和力学性能(尤其是冲击强度)。
6、抗氧化剂: PP在加工和阻燃剂存在下易氧化降解,必须添加高效抗氧化剂包(主抗氧剂+辅抗氧剂),如1010/168组合。
三、推荐配方示例 (目标:1.6mm UL94 V0):
以下是一个基础配方框架,实际应用前务必进行小试和优化!
阻燃PP配方表
组分 | 功能 | 建议用量范围 (phr) | 说明 |
PP (均聚或共聚) | 基体树脂 | 100 | 选择合适熔指(MI)的PP以满足加工和最终性能要求。共聚PP冲击更好。 |
次磷酸铝 | 主阻燃剂 (成炭,气相) | 12 - 18 | 核心组分,提供主要阻燃效率。 |
氢氧化镁 | 协效剂 (吸热,稀释,成炭) | 15 - 30 | 强烈推荐添加!与次磷酸铝协同好,分解温度更适合PP。替代氢氧化铝。 |
MCA | 协效剂 (气相,氮源) | 6 - 12 | 提供气相阻燃,与次磷酸铝协同。 |
硼酸锌 | 协效剂 (促进成炭,抑烟) | 3 - 8 | 改善炭层质量,抑制烟雾。 |
PTFE | 抗滴落剂 | 0.2 - 0.4 | 必须添加!防止熔融滴落,是达到V0的关键。 |
PP-g-MAH | 相容剂 | 1 - 3 | 改善阻燃剂分散和界面结合,提高力学性能(尤其冲击)。 |
抗氧剂包 (e.g., 1010+168) | 热稳定保护 | 0.2 - 0.5 | 防止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热氧降解。 |
润滑剂 (可选) | 改善加工流动性 | 0.2 - 0.5 | 如硬脂酸钙、EBS等,根据加工需要添加。 |
氢氧化铝的替代说明:
配方示例中强烈推荐使用氢氧化镁替代氢氧化铝。原因:
分解温度: Mg(OH)₂ (~340℃) 比 Al(OH)₃ (~200℃) 更接近PP的加工温度,加工过程中分解少,阻燃效率更高,对材料性能损害更小。
中和酸性: Mg(OH)₂ 中和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能力略强于 Al(OH)₃。
抑烟性: Mg(OH)₂ 通常抑烟效果更好。
协同性: 与次磷酸铝的协同效果通常更优。
如果坚持使用氢氧化铝: 用量需要显著提高(可能需40-60phr)才能提供足够的吸热和稀释作用,但这会严重劣化材料的机械性能(脆性大增,冲击强度很低)和流动性,使加工非常困难,且最终材料的综合性能通常难以满足应用要求。强烈不推荐在追求V0和良好综合性能的PP配方中大量使用氢氧化铝。
四、配方调整与优化要点:
1、 起始点: 建议从中间值开始(如:次磷酸铝15phr, Mg(OH)₂ 22phr, MCA 9phr, 硼酸锌5phr, PTFE 0.3phr, PP-g-MAH 2phr)。
2、 性能平衡:
阻燃性不足 (V2或更低):
优先小幅增加次磷酸铝用量 (1-2phr)。
检查抗滴落剂是否足够且分散均匀?可尝试微增PTFE (0.05phr)。
增加Mg(OH)₂用量 (2-5phr)。
增加硼酸锌用量 (1-2phr)。
力学性能差 (特别是冲击强度):
考虑使用冲击性能更好的PP共聚物。
增加相容剂PP-g-MAH用量 (0.5-1phr)。
在满足阻燃前提下,尝试降低总填充量,特别是Mg(OH)₂用量。
优化分散工艺(使用高混机,双螺杆优化螺杆组合)。
流动性差 (加工困难):
选用更高熔指(MI)的PP牌号。
添加适量润滑剂 (0.2-0.5phr)。
优化加工温度(避免过高导致降解)。
在满足阻燃前提下,尝试降低总填充量。
3、分散是关键: 所有粉体(尤其是PTFE)必须混合均匀!建议使用高速混合机预混,并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合适的螺杆元件组合(如捏合块)确保充分分散。
4、加工温度: 注意Mg(OH)₂分解温度(~340℃),加工温度(特别是机头、口模处)不宜长时间超过320℃。次磷酸铝热稳定性较好(>300℃)。
5、 测试标准: UL94 V0要求在1.6mm和可能的3.2mm厚度下测试。配方设计通常以1.6mm为目标,此厚度更难通过。务必按标准制样和测试。
五、总结:
强烈建议添加氢氧化镁和最关键的抗滴落剂(PTFE),并辅以相容剂和抗氧剂,通过合理的复配比例(参考示例范围),可以有效设计出满足PP无卤V0要求的配方。氢氧化铝由于其低分解温度和高添加量带来的严重性能劣化,在此类高性能要求配方中不是优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