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池隔膜涂层的阻燃分析和推荐
客户做电池隔膜,隔膜表面可以涂涂层,常规的就是氧化铝加一点点粘结剂。现在想用其他阻燃剂来替代氧化铝,要求是140度可以起到阻燃效果 比方说分解出惰性气体。以及要求电化学性质稳定。根据客户需求,寻找替代氧化铝的阻燃剂需满足以下条件:在140℃下分解产生惰性气体、电化学稳定、与电池组件兼容。以下为推荐的阻燃剂选项及其分析:
一、推荐阻燃剂及分析
1、磷氮协效阻燃剂(如改性聚磷酸铵 APP + 三聚氰胺)
机理:通过酸源(APP)与气源(三聚氰胺)协同作用,释放NH₃和N₂,稀释氧气并形成炭层阻隔火焰。
优势:
磷氮协效可降低分解温度(通过纳米化或复配调整至140℃附近)。
分解产物中的N₂为惰性气体,NH₃需评估其对电解液(LiPF₆)的影响。
注意事项:
需验证APP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,避免水解生成磷酸和NH₃,可能需包覆处理(如二氧化硅包覆)。
实验验证电化学兼容性(如循环伏安测试)。
2、氮基阻燃剂(如偶氮化合物复配体系)
候选材料:偶氮二甲酰胺(ADCA)与活化剂(如氧化锌)复配。
机理:分解温度可通过活化剂调整至140~150℃,释放N₂、CO₂。
优势:N₂为理想惰性气体,对电池无害。
注意事项:
需控制分解副产物(如CO、NH₃)的生成量。
包覆技术(如微胶囊化)可精准控制分解温度。
3、碳酸盐/酸热反应体系(如微胶囊化碳酸氢钠+酸源)
机理:通过微胶囊包裹碳酸氢钠与有机酸(如柠檬酸),140℃时胶囊破裂,反应释放CO₂。
优势:CO₂惰性且安全,反应温度可控。
注意事项:
钠离子可能影响锂离子传输,建议使用锂盐(如碳酸氢锂)或固定钠离子于涂层中。
需优化包覆材料确保常温稳定性。
二、其他潜在选项
金属有机框架(MOFs):如ZIF-8在高温下分解释放气体,需筛选分解温度匹配的MOFs。
磷酸锆(ZrP):层状结构高温坍塌形成阻隔层,但分解温度可能偏高,需纳米化处理。
三、实验建议
- 热重分析(TGA):测定候选阻燃剂的分解温度及气体释放特性。
- 电化学测试:评估阻燃剂对离子电导率、界面阻抗及循环性能的影响。
- 阻燃性能测试:如垂直燃烧测试、热收缩率测定(140℃下隔膜尺寸稳定性)。
四、结论
推荐优先尝试 改性磷氮协效阻燃剂(如包覆APP+三聚氰胺),其平衡了阻燃效率与分解温度可控性。若需完全避免NH₃,可探索 偶氮化合物复配体系 或 微胶囊化CO₂释放体系。建议分阶段实验验证,确保电化学稳定性与工艺可行性。